中国旅游报记者 唐伯侬
在腾飞的巨龙坝陵河大桥上邂逅好风景,在岭南文化元素满满的珠江红船上感受城市活力,在环西部火车游旅游列车上饱览西部的壮美风光……当交通与旅游“相遇”,可以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68个。记者选取了干线旅游公路、水运旅游产品和铁路旅游产品3个类型的案例进行采访。其中,坝陵河大桥研学旅行基地通过桥旅融合,把研学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湾区珠江游”岭南文化电动游船通过水岸联动,打造了广州亮丽的夜游名片;环西部火车游通过铁旅携手,带领游客快进慢游饱览西部风光。它们在交旅融合方面各有亮点,并对沿线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不再只是游客空间位移的方式,更成为游客探索目的地,获得美好体验的组成部分。
桥旅融合 邂逅黔贵好风景
在贵州崇山峻岭之间,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被峡谷隔断的道路由此连通,天堑化通途。这条巨龙便是贵州世界级桥梁的“开山之作”——坝陵河大桥,在蓝天的映衬下,红色的钢桁梁悬索格外闪耀。
“太震撼了,我们乘坐观光电梯,进入坝陵河大桥的‘心脏’,有种漫步云端的感觉,感受到天地的广袤。同时还对桥梁建设背后的故事有了更深了解。”北京新学道临川国际部的学生贝贝近日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时感叹道。
去年,贵州高速集团依托坝陵河大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建设了坝陵河大桥研学旅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我们坚持‘桥馆合一’,设计以桥梁为主题的相关研学课程,覆盖不同学龄段,并对博物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研学教室、桥景餐厅和研学宿舍。从去年3月至今,已经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介绍。
贵州究竟有多少座桥?贵州桥梁建设难度到底有多高?贵州为何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这些问题,在基地中都能找到答案。“我们很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把建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复原’出来,在博物馆‘多彩贵州·桥见未来’课堂上,孩子们可以一边上课,一边用小木板搭建桥梁模型,完成后进行桥装承重实验。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讨论力学原理、计算承重数量,不知不觉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被具象化了,孩子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更深了。”赵雄说,“我们还联动周边的景区景点,串联起黄果树瀑布景区、黎阳航空展览馆、关岭化石馆、‘中国天眼’景区等,实现多旅游业态的集群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的蛮寨村催生了匠庐·阅山、文凡·峤山等10余家高端民宿,形成了集群化发展。“这些民宿在旅游旺季时一房难求,基本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在桥旅、体旅、文旅的融合带动下,周边村子一年可增收近5000万元,100余名村民走上就业岗位。”而当赵雄回想起十几年前,不禁感慨万千,大桥开通那天,桥上、山谷间围满了周边百姓,他们载歌载舞,庆祝大桥开通。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超级工程”又给更多人带来红利。
张怀林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乌拉村人,他告诉记者,大桥开通后,他便到外地务工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如今,瞅准发展机遇的张怀林又回到家乡,成为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能在家门口就业很开心也很省心。”在安顺,有很多人和张怀林一样,吃上了家门口的旅游饭,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未来,我们计划开发更多精品化的定制课程,将更多有代表性的桥梁串联起来,比如平塘特大桥、花江峡谷大桥等,让更多人了解贵州的万桥飞架、大道纵横。贵州从‘山地高原’到‘高速平原’,离不开数代桥梁建设者多年的努力。希望通过我们的研学实践,更好地讲述桥旅融合故事,讲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赵雄说。
水岸联动 感受魅力珠江游
华灯初上,江风轻拂,宛如璀璨玉带的珠江蜿蜒向前,两岸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江面上一艘艘载满游客的游船穿梭往来,在流动的夜色中,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尽显。
在海心沙东区码头,一艘蕴含浓郁岭南文化元素的游船缓缓停靠,游客鱼贯而出。船身古香古色,遍布着彩色的满洲窗,这便是珠江红船。如今,包括珠江红船在内的湾区珠江游船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
“终于打卡了这条网红航线,看灯火、赏粤剧、听江水低语,很是惬意。最有趣的是可以体验移动的水上剧场,在船上与粤剧‘近距离接触’。两个孩子非常兴奋,他们都在感叹珠江红船里竟然蕴藏了那么多‘秘密机关’,观看了粤剧中武生站如松、行如风的表演,穿着戏服上台学习简单的戏曲表演动作,用水彩笔在粤剧人物卡片上上色,下船后他们还在不停地和我分享。”广东的成女士日前带孩子们参加了珠江红船粤剧研学团,一家人都感到收获满满。
“珠江红船上的经典剧目《船说珠江》很受游客喜爱,我们打破了传统舞台模式,设置两个可以移动转换、交换互置的观演空间,剧情的走向交由游客选择。在这种深度参与之下,每位游客都沉浸其中。”广州城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珠说。
除了珠江红船,广州城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还推出珠江王子号和珠江公主号等湾区珠江游产品。“这些游船会途经珠江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与自然景观,包括广州塔、海心桥、海心沙亚运公园、猎德大桥、琶洲会展中心等,希望通过水岸联动、交旅融合,让游客体验别样的乐趣。我们还联动广州塔及其周边商圈,推出江塔游项目,很受游客欢迎,特别是节假日,船票很快就销售一空。”金珠说。
“我们不仅推出‘水上茶居’主题航班、烧烤主题航班,还在游船上开展传统技艺表演、美食手工艺体验等。”在金珠看来,游船不仅仅是将游客从A点运送到B点的交通工具,更是让游客慢下来、沉浸式感受沿途风景与文化的移动平台。“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更加‘原汁原味’的在地文化,我们还邀请当地文化机构、历史研究机构的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在游览时工作人员精准解读每一处景点背后的故事、文化价值以及历史变迁。”金珠说。
湾区珠江游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带动了沿线旅游业态的发展。海心沙亚运公园是湾区珠江游航线的途经点之一,其附近一家中端酒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湾区珠江游产品类型愈发丰富,过来打卡的人更多了,不少游客在乘船游览珠江后,到岛上住宿、消费,酒店入住率有了明显提升。“今后,我们会持续推动游船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加大对湾区珠江游项目的投入,优化设施和服务,与清远、湛江等省内其他城市的旅游企业合作,拓展游船航线,将更多旅游资源纳入线路体系中,织密大湾区的水上旅游网络。”金珠说。
铁旅携手 快进慢游看西部
“我们从兰州登车,伴着火车有节奏感的‘哐当哐当’声入睡,一觉醒来,就到了宁夏中卫。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辽阔的戈壁沙漠、雄浑的沙林丹霞,景色宛若巨幕电影般在眼前徐徐展开。列车上还有敦煌舞表演、牛肉面制作展示等,很有西北特色。”温州的张阿姨今年刚刚退休,前段时间,她和闺蜜一起报团,登上环西部火车游列车。
“6年前,环西部火车游项目还是展示甘肃14个地州市风土人情的一趟车,现在已经打造了‘1+1+N’的品牌布局——甘青环线、甘宁环线以及以兰州(银川)为出发点辐射全国的多条直通线路,形成包括全季性、季节性、临时性等旅游列车的完整火车游产品体系,推出102条线路,成为西部地区亮丽的旅游名片。”谈起环西部火车游项目的发展变化,甘肃兰铁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栾守伟心生感慨。
从兰州的黄河风情到敦煌的莫高窟,从张掖的丹霞地貌到甘南的草原风光……环西部火车游融入了丝路文化、敦煌文化、西域文化、黄河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今年以来,环西部火车游累计开行73列,服务游客5.8万人次,银发团、研学团等旅游专列热度很高。甘肃东西跨度较大,景区间距离远,旅游专列一程多点、快进慢游的方式是最适宜这里的。”栾守伟说。
值得一提的是,环西部火车游打造了体验感十足的研学专列。“铁路的变迁刻印着工业发展的痕迹,铁路领域有很多工业场景,比如机务段、动车所、铁路发展史馆、铁路培训基地等,研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与火车机车零距离接触,体验模拟驾驶火车,感受中国铁路的百年巨变。列车本身也是生动的研学场景,车上的机械师、工作人员更是铁路这部‘教材’的生动讲解者,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感受。”栾守伟说。
在栾守伟看来,区域性产品必须将行业特点与区域特点相结合。“为此,我们与沿线文旅部门形成密切合作,将当地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业态与铁路相融合,建成完整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同时,以列车为载体,对当地的文旅资源进行宣传和推介,共同带热旅游消费。”
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一趟趟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的开行,不少铁路沿线曾经因缺少客源而陷入发展瓶颈的乡村和小城有了更多人气,曾经“藏于深闺”的旅游资源“活”了起来。在甘肃平凉,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列车带来了客流,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乡村发展搭上顺风车。在今年刚接入高铁网的甘肃武威,周末涌入大量乘坐列车前来打卡雷台汉墓、冰沟河景区的游客,住宿预订火热,当地的驼绒制品等特色好物供不应求。
目前,环西部火车游的客群超过80%为老年群体,栾守伟告诉记者,他们为此在随车服务、线路设计、住宿舒适程度等方面不断优化,并逐步打造普惠型、舒适型和豪华型全谱系旅游列车,让游客获得更舒适的体验。
“接下来,我们会针对细分市场推出精细化的专列产品,实现‘铁路服务旅游、铁路融入旅游、铁路成为旅游’的发展和跨越,助力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带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栾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