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服务业提质增效筑牢民生福祉之基
中宏网| 2025-06-30 08:51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全年首要的工作任务,强调“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提出系列具体举措,为生活服务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明确指引。生活服务业涵盖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民生领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产业载体。推动生活服务业提质增效是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推动生活服务业提质增效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提振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从供给侧为民生需求提供生产基础。提振消费则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从需求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因此,生活服务业的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精准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层面进行整体优化,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兜底公共服务为准线,挖掘居民深层次消费需求,推动品质化生活服务业的市场建设,在保证数量供给适宜的基础上提高供给的质量。为此,一是需要坚持公益化与市场化双轮驱动的定位,建立兜底性服务供给、普惠性服务供给与市场化服务供给的三级供给体系,引导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民生建设,调动社会资本活力,扩大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增收减负的激励措施,激发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三是以投资为战略基点,注重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共同发力,引导公共资源流向,促进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动态均衡,以人力资本提高助推高质量发展,实现惠民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当前,生活服务业发展在供需结构上存在多重失衡现象,如消费市场下沉与服务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消费升级趋势与服务供给同质化矛盾突出,粗放式发展导致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等。为此,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有活力的要素市场与有空间的消费市场深度融合。一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产业端拓宽乡村居民收入渠道,夯实乡村生活服务市场建设基础;吸引人才返乡入乡,以人口返流促进技术要素下沉,赋能县域生活服务技术革新;创造更多乡村生活服务场景,提升传统要素与新生产要素的融合质量,促进城乡商业网络互联互通,发挥数智技术链接城乡生活服务市场的积极作用,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清除妨碍生活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与社会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要素价格传递和反馈信息的能力。尊重不同生活服务业的产业发展逻辑,完善利益机制与报酬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三是激活要素价值效应。盘活闲置存量设施,推动大型企业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的生活服务供给,赋能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经济适需型生活服务。以平台企业为牵引,推动多渠道融合,逆向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生活服务可触达性与个性化,顺应消费结构分化升级的趋势。

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当前,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成为制约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亟须建立健全事前审查预警与规范、事中监控监督与审查、事后追踪调查与问责的全流程合规管理机制,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防范问题、化解问题转变,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消费前,提升居民消费体验。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营造健康稳定的消费环境。建立生活服务业标准数据库,实现标准的分级申报、比对、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以头部企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结合一线消费实践,开发完善评级体系。推动垂直领域专业化,把握生活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运行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认证标准;推进跨行业协同标准制定,细化服务流程管理颗粒度,实现不同种类、不同行业属性、不同运行逻辑的服务标准的有效对接、深度耦合。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当前,中小微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仍是生活服务业的重要供给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由于能力不齐、条件不够等原因,经营者无法仅依靠自身实现品牌建设与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从战术干预转向战略引导,充分释放法律工具、金融工具、财政工具对企业创新发展方向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引导资本有序流动,完善创新容错机制,以沙盒监管方式,允许企业在限定场景内试错,以“备案制+负面清单”的方式缩短新型服务的准入周期。二是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服务创新活动提供公益性、市场化的指导与支持,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关注消费者的价值需求,从数据开放到数据反馈,从场景开放到创意贡献,吸引用户由消费者转向产消者,以共情、共治、共享的创新文化获取生活服务增值收益,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陶虎,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工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李靖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