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盛芳 张传亮
“现在作业前只用填写《QHSE综合记录本》就可以开始作业了,比原来快多了。”6月20日,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作业二大队当班司钻李鹏在作业现场感慨道。
就在3个月前,李鹏还在为每天花很多时间精力填写《QHSE综合记录本》《班组活动记录》《设备检查记录》等资料、报表而发愁。变化始于青海油田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系列攻坚行动。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聚焦一线员工反映的“资料多、审批长”等问题,构建起“问题收集——分类梳理——靶向整改”的闭环管理机制。像李鹏遇到的资料难题,正是首批60条整改意见中被“点名”的重点问题。
“以前光是班组资料就有《班组安全活动记录》《设备巡检台账》《检查整改记录》《设备‘四查’记录》等等,每个数据都得手工填,工作量着实不小。”作业二大队技术员马有布说。
自从基层减负行动以来,井下作业公司党委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系统梳理管理流程问题,合并同类项,取消了各类重复性资料,将部分纸质资料优化为电子版,让岗位人员腾出了更多心思放在生产现场。
在资料“瘦身”的同时,会议也在做“减法”。今年以来,井下作业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除年度战略部署、月度生产调度、季度总结分析等必要会议外,严格执行“非必要不召开”原则。
“现在周例会控制在45分钟内,PPT不超过10页,直奔问题去,会后就能直接带着问题上现场。”作业二大队副机组长王新柱说。
让承包商们点赞的是审批流程的“瘦身”。“以往各类合同结算时,需要签好几份《合同验收单》,承包商要找各单位负责人和岗位人员签字认可,签字环节找人、等人会耽误很长时间,极大影响结算的效率。现在通过《合同验收单》致信系统,线上就能完成验收流程,全流程验收完成效率显著提升。”作业一队经管员张雄义说。
“你看现在纸质资料从45项减到20项,车辆维修审批环节从5个缩到3个,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上了。”王新柱说。
为防止减负“反弹”,井下作业公司还搭建起“线上+线下”双轨监督体系。线上通过“高原铁军”微信公众号信访平台,员工可随时反映问题;线下由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每月抽查基层队站,对台账数量、会议频次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截至目前,井下作业公司第一批次60条整改意见已全面落地,第二批次58项减负任务已完成5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