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种新技术新手段在“豆腐渣”中打隧道
中宏网| 2025-07-01 02:33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姜雨晴)6月27日,记者随交通运输部“2025年全国交通重大工程采风暨‘看蜀道变迁’”采访团,深入G0611川汶高速(川主寺至汶川)TJ16标段建设一线采访。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条全长198.73公里的高速公路,桥隧比高达93.7%,近乎全程“穿山跨壑”,技术难度与安全风险极高。

“最担心的就是地质问题。”四川路桥公路二分公司副总经理兼川汶高速16标项目经理吴雪冰表示,隧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过渡带,面临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问题,其中软岩大变形的问题极其突出。“根据测算,大约有30公里隧道可能存在软岩大变形问题,类似在‘豆腐渣’中打隧道,这项隧道建设中的‘世界性难题’,建设难度极大,施工风险极高,堪称我国复杂艰险山区基建能力的重大考验。”吴雪冰说。

“目前,已探明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共788处,且分布密集,平均每公里4处。此外,川汶高速线起止点高差达1871米,比泰山还高300米。不仅如此,线路近170公里平行于岷江断裂和茂汶断裂两条活动断裂带,更穿越1933年叠溪7.5级、1976年松潘7.2级、2008年汶川8.0级三次强震的影响区。”作为该高速项目的设计负责人,蜀道集团路桥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海清表示,川汶高速在全省同体量工程中不良地质最复杂多样。

“川汶高速面临‘立体风险场’的严峻挑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蜀道集团路桥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海清告诉记者,对此,建设方引入了第三方“安全管家”服务,构建了“专家智库+现场督导+智慧赋能”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李海清说。

面对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地震烈度、高寒、高海拔的“三高”问题,李海清介绍,除传统勘察手段外,建设方还运用航空航天物探、机载LIDAR扫描、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等多种新型勘察手段。另外,对隧道采用节段化设计,增加其抗震性能。针对软岩大变形,则根据大变形类型,制定了9种支护措施。

“项目建成通车后,成都到川主寺的时间将由原来的6小时~7小时,缩短至4小时~5小时。”藏高川汶公司董事长袁泉表示,项目建成不仅将显著提升区域物流运输能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还将增强区域防灾抗灾、应急救援保障能力,解决沿线数十万藏羌同胞“出行难、出行险”问题,激活大九寨西环线文旅潜力,成为汶川甜樱桃、茂县苹果、松潘牦牛肉等特色农产品“出山”的黄金通道。

责任编辑:朱晶晶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