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马安妮
阅读提示
在新疆油田的勘测中,工作人员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不仅发现了大量稠油,还检测出这些稠油中的环烷基含量高达69.7%,属于优质环烷基稠油。这里的石化人凭借科技创新,陆续解决了稠油难采、难输、难炼的问题,走出了一条稠油深加工的新路子。
在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展厅内,陈列着一款无色无味的食品级白油,很难想象它的“原身”是黏稠难闻的黑色稠油。
“的确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6月25日,面对记者的疑惑,克石化首席专家李荣笑着介绍,白油被称为轻质矿物油,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的多样性,被广泛运用在消费领域中,“这款食品级白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润滑与冷却、脱模抛光等方面。”
从建厂初期年产15万吨的油田自备小炼厂,发展成年加工能力600万吨的世界级环烷基产品基地、全国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60多年来,克石化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企业蝶变,走出了一条稠油深加工的新路子。
一度令人发愁
克石化炼油三部车间主任马洋拿着一个玻璃容器,三分之二的空间被黑色物质所侵占。“这就是稠油,高酸、高钙、高黏,就算刚刚放进瓶子,也没法倒出来。”说罢,他将瓶口朝下,稠油纹丝不动。
据介绍,原油按组成分为石蜡基稠油、中间基稠油和环烷基稠油;按比重分为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稠油属于重质劣质原油,基本上都是环烷基的。”马洋说,国内环烷基稠油主要分布在东部渤海湾盆地和西部准噶尔盆地,是炼制压器油、特种燃料油、沥青等产品的稀缺原材料,被称为石油中的“稀土”。
在新疆油田的勘测中,工作人员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不仅发现了大量稠油,还检测出这些稠油中的环烷基含量高达69.7%,属于优质环烷基稠油。
这些稠油虽然含优质的环烷基组分,却因其高酸、高钙、高黏的特性,导致难采、难输、难炼,一度成了克拉玛依石油人心中的“愁油”。
“还记得刚发现稠油时,大家特别高兴,但在试采过程中发现,稠油冷却到二三十摄氏度,就会变得特别坚硬,根本用不了。”李荣回忆道。
为了让稠油顺利开采并运输,克拉玛依石油人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稠油开发方式后,他们找到了一种产量贡献最多的方式——注蒸汽开发。有员工回忆,“有一段时间,还不到冬天,就能看到整个油区被雾气笼罩”。此后,稠油开发转而采用大面积转汽驱方式,如今采用的是可大幅提高采收率的多相协同复合蒸汽驱技术。
从1958年发现稠油,到2006年依靠自主创新开采出第一批超稠油,原本被国外知名石油开发公司3次判为“开发禁区”的克拉玛依超稠油开采区,终于踏上了运输之旅。
据介绍,早期稠油的运输是以油罐车为主,成本比较高。2015年克石化建成全长102.26公里的稠油输送管道后,通过“稀释运输工艺”,降低稠油黏度,并控制温度保障其流动性,让稠油能够顺利运输。随后,它们被细分为高凝稠油、低凝稠油、稀油三大类,进入克石化厂区。
打开“神秘开关”
1986年,克石化接下了研究如何加工稠油的重任。此时国内稠油加工工艺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顶着压力想办法去解决一个个难题。”李荣说。
试炼初期,稠油中的环烷酸就像能“咬钢嚼铁”的老虎,将设备吞噬得千疮百孔,一指多厚的钢板不到两个月就被腐蚀得薄如纸张。不仅如此,钙等重金属会在催化裂化、加氢过程中导致催化剂活性减弱甚至消失,使装置被迫停产且容易发生事故。
一开始,克石化计划将环烷基稠油加工成普通润滑油或汽柴油产品,但在反复试验过程中,高度腐蚀、环烷基稠油黏度指数低等问题让研究团队不得不调整攻关方向。在大量研究后,他们发现环烷基稠油在生产变压器油、冷冻机油、橡胶油等产品上有着天然优势。
于是,克石化趁着全厂设备大检修之际,将塔盘、管线、弯头及机泵等易受腐蚀的部件全部换成了不锈钢材质,攻克了酸腐蚀难题,并将环烷基稠油加工生产出了变压器油、橡胶增塑剂、全封闭冷冻机油等高端产品。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开采出的稠油产量增加,克石化研究团队在原有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中压加氢、高压加氢、混合稠油等加工工艺,提高了产品的黏度指数,开始生产特色、高品质润滑油。
2000年,国内首套30万吨/年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在克石化建成投产,该公司跻身全球高档润滑油生产企业行列,并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公司一争高低的实力。
就像打开了环烷基稠油加工的“神秘开关”,克石化相继生产出特色沥青、BS光亮油、油基冷却液等环烷基稠油系列特色产品。2011年,他们凭借《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项目拿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稠油深加工技术从空白到国际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拓宽运用领域
据马洋介绍,初期他们主要生产工业白油,之后利用原有的加工工艺,先蒸馏出润滑油原料,再通过高压加氢工艺,去除硫、氮等物质,二次加氢脱除芳香烃等有害物质,生产出高档白油。
随着15万吨/年白油加氢装置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克石化成为国内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
如今,克石化生产的高档白油已通过国家食品卫生认证和美国NSF中心国际、本地双认证,形成了涵盖食品、医药、化妆品、疫苗等领域的白油产品链。
疫苗白油是动物疫苗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主要用于生产灭活疫苗。2006年,克石化便开始研发疫苗白油,经过不断探索,最初研发出两种黏度低、无色、无味、无毒性的疫苗白油。然而,首批疫苗白油根本跟不上病毒变异的脚步,没能通过国内几家标杆企业的测试。
“只要疫苗白油中存在过多的‘非理想分子’,就会造成动物大批量的死亡,所以研发过程中我们要更加细致严谨。”克石化研究院负责疫苗白油研发项目的教震介绍说。
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之后,教震带领团队深入禽用疫苗市场调研,与疫苗生产企业加强交流,系统了解相关知识。
2023年,科研团队重整旗鼓,再次开启禽用新型疫苗白油课题研究的相关实验,最终解决了安全吸收性与长缓释期相悖等问题,实现了疫苗白油的国产代替。
截至目前,克石化已累计生产销售高档白油产品120余万吨。除了国内市场,还销往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