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电(记者郁静娴)盛夏时节,荔香四溢。近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荔枝丰收季促消费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开幕。活动现场集中展示荔枝酒、荔枝蜜等深加工产品及“荔枝+”创意食品,通过在线讲解荔枝文化和保鲜技巧,拓宽鲜果销售渠道。全国多地采购商参与,现场9家采购商签约6500万元。
今年是荔枝生产大年。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据初步调度,今年全国荔枝种植面积约752万亩,全年总产量有望达到345万吨,同比增加一倍。其中,妃子笑、桂味、白糖罂、糯米糍等优势品种为增产主力。从早中晚熟结构看,海南特早熟品种已于3月底上市,云南特晚熟品种预计9月上市,当前正是荔枝成熟旺季,产量约占总体六成左右。
受市场供应充足等影响,今年荔枝集中上市期价格有所降低。随着各地加快产销对接力度,地头收购价逐步企稳。5月份,主力品种妃子笑收购价为5.7元—12.5元/公斤,白糖罂收购价为4.5元—13.8元/公斤。预计全年荔枝市场价格整体稳定,相较以往生产大年有所提升。从产销情况看,生产环节量质双升、流通端降损提效、市场端多措并举,有效促进了荔农增产增收、消费者“荔枝自由”。
我国荔枝种植历史悠久,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国内荔枝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呈现“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良好态势,成为热区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柱和果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国荔枝一产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打造了灵山荔枝、高州荔枝、合江荔枝等区域公共品牌和地标产品。各地大力开展生态园、标准园、吨产园建设,有力提升荔枝生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