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制造中,车身焊接是整个生产制造当中最复杂、最核心的步骤。有一家民营企业,成立17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就是给汽车制造商提供数字化焊装生产线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直到成为这一领域的单项冠军。
提早布局自主研发 专注做一件事
这两天,明珞装备在广州花都区的生产基地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将汽车焊装生产线的部件分批次装入集装箱,发往美国一家知名汽车生产企业。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中心负责人 罗磊:由我们美国子公司把整个产线的功能在美国本土进行一个安装和调试,今年生产部门生产任务还是比较饱和,订单会一直持续到11月份。
这已经是明珞装备为这家美国车企生产的第三条大型汽车焊装生产线,总出货量为56个集装箱货柜。此前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在美国顺利投产。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陈海生:我们跟美国的顶级车企有多年的合作经验,积累了很高的口碑,这家车企当时要建一个大型的生产线,所以第一时间找到我们,整个1亿多美金的业务都交给了我们来生产。
在这家企业总部的海外市场分布图上,可以看到他们生产的产品已经遍布北美、欧洲等20多个国家。
负责人姚维兵告诉我们,如今美国市场占比海外业务高达40%以上。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刚刚进军美国市场时,企业却遭遇了连续三年没开张的窘境。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姚维兵:前三年问了所有的客户,别人很难相信一个国外的公司,说你这三年了都不行,就把它关了吧,但是我说一定要迈过去。
三年时间对于一个还在起步阶段的小企业无疑是巨大考验。但姚维兵始终坚信,只要技术过硬,打开美国市场是迟早的事。2016年,在坐了三年冷板凳之后,姚维兵终于等来了打开美国市场的转机。
姚维兵:一个全球的头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他们全新的一代车型生产线都已经分包发完了,然后突然说有一个激光的业务发不出去,因为激光是新技术,没有几个企业能做。但是我们在2012年就布局激光,我们就投了800多万元建了激光实验室。
原来,姚维兵在决定进军汽车装备制造业之初,就锁定了数字化车身焊装生产线这条主赛道,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围绕激光焊接等前沿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提早布局、自主研发,让企业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叩响美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这次经历让姚维兵更加坚信,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心无旁骛地聚焦主业,并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姚维兵:我一直相信前瞻的技术、新的技术绝对是核心竞争力。每一次机会都加强了信心,但是从头到尾我认为只有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车间里的创新密码
17年来,这家企业攻克了大量的行业难题,多项技术专利实现了全球领先。而不久前全球首发的创新产品“柔性魔幻机器人岛”,更是集成了多项汽车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黑科技。
眼前的这个大家伙,就是大家口中的“魔幻岛”,由于具备非常高的自动化和模块化能力,它既可以实现同一款车当中几十种不同零部件的组装,又适用于新车型的试制生产,以及小批量汽车的出海业务。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 左志军:现在我们通过“魔幻岛”智能排产和自动调度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效率提升50%,但是人工成本又下降了80%。
之所以能够实现将不同功能的传统生产线集中在“魔幻岛”上,是因为“魔幻岛”集多项“黑科技”于一身,其中用于传输车身工件的输送设备,创造性地将磁悬浮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引入当中,将输送时间提升了4倍。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研发中心总监 丘邦超:突破了传统摩擦驱动的速度极限,同时采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达到正负0.1毫米的定位精度。
技术团队在设计阶段就搭建好和实物1∶1比例的数字虚拟生产线,就像给生产线在电脑里提前“彩排”,对“魔幻岛”里的所有设备和功能提前进行仿真模拟测试和验证,缩短了实体生产线50%的现场调试时间。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工程部总监 黄坚:可以看到,左边的就是在设计阶段,先在数字的虚拟环境进行测试和验证,等达到整体的验证参数以后,就可以把它运用到真实的加工制造和生产调试当中。当真实的生产线建设完,还可以把现场的数据,采回到数字孪生模型里面,进行各种分析和观测。
在虚拟调试技术的加持下,工程师可以精准模拟车身的焊接过程。为了让“魔幻岛”的整体工作效率达到极值,技术人员结合虚拟焊接技术,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最终成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激光螺旋点焊技术,将焊接时间从3.5秒大幅缩短到0.4秒,效率提升近9倍。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 王养朋:激光焊接是在边走边焊的,所以它就会有是不是能焊得准的问题。我们做了激光工艺设备的硬件优化和软件升级,相当于从各个方向上有一些技术突破,最终实现了目标。
作为世界首创,“魔幻岛”推动了汽车整车行业实现柔性试制,成为又一个“出海利器”,而这套系统只是明珞装备800多项专利的一个缩影。每年过亿元的研发投入和占公司总人数超50%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汽车装备制造领域获得认可的底气。
龙头“智”变 “链”上共舞
从一家小企业,一路爬坡过坎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自身市场做大了,他们还主动承担起为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赋能的责任,他们用17年来在产线上积累的经验,赋能更多小企业转型升级、开拓海外市场。
晚上9点多,在企业办公楼内,多场和海外汽车制造商的产线方案评审会同步进行。由机械、电气控制等多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的双方评审团队,正在对产线设计方案进行讨论。
姚维兵:我们正在开展的海外项目有很多,其中处于产线前期方案设计阶段有10多个。现在正在评审的是德国的一个电动汽车项目,差异化方案能够给客户节省25%的设备。
高速运行的汽车生产线,每0.1秒的偏差都会带来数万元的效益变化。而明珞装备正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毫秒级别的产线方案优化。截至目前,明珞装备累计为欧美顶级车企生产线提供了超千条的“中国方案”,打破了欧美车企只用本土生产线供应商的历史。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程部总监 周小稳:这个软件就是我们上百名工程师花了三年时间自主研发出来的智能设计软件,它的工作原理就像搭积木,能把不同的零件通过算法进行有效组装,可以确保我们的工程师足不出户,在海外的产线就能顺利交付。
不仅优秀的产线设计方案出海到更多国家,这两年,明珞装备还建立测试中心,推动产品升级,带领更多业内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在创新研发中心我们看到,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点焊工作站、视觉工作站等组成的智能检测生产线,正在对不同的设备和元器件进行评测分析。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 左志军:整个系统就像医院的体检系统,比如现在看到的是气缸检测台,它将不同品牌的气缸在同一个平台下进行测试,经过几十万次的检测,会形成一份气缸应用的评测报告。
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测评报告,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推荐给全球的汽车生产企业。从而帮助国内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全球汽车制造供应链。
上海德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蒋铁军:我们通过明珞已经出口到德国一个零配件厂,准确来讲可以帮助国内更多的国产品牌走向海外,取得国际上的汽车制造业巨头的信任。
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明珞装备还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铺设了一条数字化转型的“高速路”。作为广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牵引单位”,近年来明珞装备与上千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汽车焊装产线的设计方案和智能装备带到了全球工厂。
姚维兵:中小企业单枪匹马出海可能面临很多挑战,如果依托智能制造生态,就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我们也希望通过努力,把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凝聚成“创新联合体”,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乔亚美 陈丽 吴琼 广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