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传真丨血管衰老与心肌纤维化机制揭示
中宏网| 2025-08-26 10:02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衣晓峰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等相关疾病往往“组团”来袭,危害心血管健康。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及其团队连续在国际心血管医学领域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RNA表观遗传调控和RNA剪接两大前沿微观领域入手,深刻揭示了血管衰老与心脏纤维化的复杂机制,为疑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锁定血管衰老关键分子

在这些研究中,杨宝峰团队将目标锁定在关键RNA调控分子METTL14上。研究团队借助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技术和最新基因敲除技术,特异性降低了老年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METTL14的表达后,观察到小鼠的血管功能显著改善,血管弹性得以恢复,显现出抗衰老效应。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在血管衰老过程中,内皮细胞中METTL14的表达升高会使免疫识别受体TLR4 mRNA的特定位置被修饰,这一修饰可引发持续的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状态最终加快了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进程,造成血管硬化和舒张功能异常。

该发现不仅揭示了RNA表观调控在血管衰老中的关键机制,更为未来开发精准靶向通路,对抗血管衰老提供了新思路。

找到抗心肌纤维化新靶点

许多心脏疾病的不断恶化最终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其本质是心脏中富有弹性的心肌细胞逐渐被大量僵硬的纤维组织替代,致使心脏变“硬”,泵血能力下降,最终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在杨宝峰指导下,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梁海海带领团队锁定了名为RBMS1的RNA结合蛋白。这类蛋白常被视为“分子剪刀”,可通过不同方式“裁剪”基因的RNA产物,生成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变体,精细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

研究团队发现,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及小鼠的心脏中,RBMS1含量明显增多。通过药物抑制或基因敲除降低RBMS1含量,可有效减缓心力衰竭的进程。研究发现RBMS1会干扰LMO7基因的正常工作,引发心脏中该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会过度激活一种促纤维化核心因子TGFβ1的表达,促使心脏组织变“硬”,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此外,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组织中同样观察到了这一规律。

因此,靶向抑制“分子剪刀”RBMS1的活性,或精准阻断LMO7基因突变,有望成为拦截心肌纤维化进程的全新突破口。专家评价指出,此项发现不仅为深入理解心脏纤维化的核心机制拓展了新视角,更为全球数百万心力衰竭患者对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带来了新希望。

下一步,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聚焦RNA调控机制的靶向干预,致力于开发三位一体的抗纤维化、抗血管衰老新策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蔺凯伊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