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如何养生?
中宏网| 2025-08-26 14:06

咸宁日报记者 李嘉

“出伏”后,即将开启凉爽金秋,但从“出伏”到秋分,气候逐渐干燥,昼夜温差加大,气温忽冷忽热,对身体的养护尤为重要。

“出伏”后的一个多月,为什么要格外注意?

从“出伏”到秋分,这一个多月是下半年尤为特殊的时候,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一方面,这段时间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另一方面,“出伏”到秋分是一年中气温波动较大、较频繁的时候,中午还需要开空调降温,凌晨睡觉需要盖被子保暖,身体就怕“一冷一热”。

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这段时间中风、心梗、脑梗发生率比较高,所以增强养生防病意识很重要。

“出伏”后有“三防”

一防“秋老虎咬人”。“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期回热的35℃以上的天气,持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整体上气温较高,比较闷热。

二防“秋燥”伤人。“秋燥”是“出伏”后随着天气逐渐干燥,经常出现的皮肤干燥、鼻咽干燥、咳嗽等症状。

三防“秋乏”扰人。人的身体经过夏天的消耗,此时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容易产生疲惫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出伏”后养生记住这“六点”

吃得润一点。这个时节,饮食重点在于润,可以多吃润燥的食物,如百合、蜂蜜、梨、银耳、牛奶等;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芹菜、萝卜等。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燥热、油炸、肥腻的食物,冰镇西瓜、冰激凌等也最好减少。

心情好一点。“出伏”之后,自然环境开始萧条、干燥,人的心情也很容易受其影响,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要注意静心平气,尽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以锻炼但运动量不宜过大。

喝水多一点。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都能喝一杯水。

睡得早一点。我们常说“春困秋乏”,“出伏”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无力,但这是换季时的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专家建议,相较夏季可以增加一小时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来增加睡眠。此外也要注意早睡早起,少熬夜。

穿得暖一点。“出伏”后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变大,要注意早晚防寒,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特别是老年朋友。建议不要在满身大汗后立即冲凉,如果晚上不是很热,也建议不要开空调睡觉。

通风勤一点。“出伏”后,气温逐渐下降,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会在媒介物上繁殖。要注意勤通风,可以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床单等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多晾一晾,注意保持一定间隔。

责任编辑:蔺凯伊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