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推动资本联动多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宏网| 2025-09-12 04:42

曹玉瑾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此,必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动各类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在创新链产业链上充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近期,国务院部署在全国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通过丰富的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发挥资本“黏合剂”作用,推动与传统要素和新型要素的高效协同,进而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支持体系。

一、资本与创新要素深度绑定,激发要素乘数效应

在各类生产要素中,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通过把劳动力、土地、科技等要素黏合起来,促使各类要素达成合作机制,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得解决“钱从哪来、钱怎么花”的问题。过去科技企业常因轻资产、高风险面临融资困境。试点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传统瓶颈、优化风险分担,让资本不再局限于传统抵押物,而是与技术、人才等要素深度绑定,引导资本精准流向科技研发与创新领域。

知识产权也能当抵押物,让科技企业借钱不再难。传统信贷模式下,科技企业常面临融资困境,核心资产以专利、技术方案等无形资产为主,难以获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支持。北京、郑州、成都等地提出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将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减轻科技企业的启动资金压力。

研发失败有风险缓冲,让科技企业敢投敢试。科技研发具有高风险性,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较弱,往往对研发投入持谨慎态度。为化解这一困境,北京市、杭甬温等地提出发展科技保险,若企业专利遭遇侵权,可通过知识产权保险获得一定赔偿;若研发过程中因技术问题导致项目延误或损失,研发责任保险可提供一定风险补偿。保险机制将为企业创新提供“风险缓冲垫”,增强企业研发投入的信心。

构建风险分担机制,让银行敢放贷、资本敢投入。仅依靠金融机构自身,难以完全覆盖科技融资的风险。福厦泉、合肥、长株潭等地提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风险承担,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与资本的投资顾虑,为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二、资本与土地、劳动力深度融合,重塑传统生产要素价值

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其发展离不开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支撑。试点将通过资本的引导与整合,解决土地资源闲置、劳动力与产业需求错配等问题,赋予传统要素新的价值,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低效土地变成创新载体。针对老旧厂房、闲置工业园等低效土地资源,通过资本投入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科创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等创新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重构。苏南地区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国有企业和有关专业企业合作开发低效用地;杭甬温提出探索存量土地盘活再开发利益分配政策。这些实践将有助于探索形成“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高效盘活路径,为破解土地资源约束、提升土地价值提供思路。

优化人才激励机制,让劳动力变成创新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需求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以往技术人才常常面临激励不足、平台有限等问题,制约了创新潜力的发挥。合肥提出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和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杭甬温提出推动顶尖人才整合科研资源和组织实施重大科研任务,通过资本与人才政策协同,促进形成“资本引人才—人才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资本助力新型要素融合定价,开拓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除了技术要素以外,数据、空天、深海、绿色等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新型要素,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素需通过资本持续投入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应用的转化。同时,资本在新型要素的价格发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对新型要素定价与赋能,让资本精准对接新型要素,从而加速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数据价值。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释放和价格发现都需要依托资本推动的市场化机制。杭州、重庆、成都等地都提出要推动社会数据流通交易,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资产化服务。数据交易所等平台引入资本参与后,将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从无序流动转向合规交易,让沉默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资产。

布局前沿领域投资,拓展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空天、深海、绿色等前沿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点,这些领域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对资本的长期支持需求更为迫切。粤港澳、福厦泉等地提出要聚焦深海、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重庆拟推动中国—新加坡绿色金融合作,探索推动绿色信贷等认定标准融合,并探索气候投融资,引导资本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

四、构建多要素协同发展生态,完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形成多方协作、优势互补的生态体系,要打破区域界限壁垒,构建跨区域要素共享网络,通过协同配合织密金融支持网络,为资本高效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搭建平台连接技术和资本。政府的核心作用在于搭建平台、完善机制,通过桥梁纽带功能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精准对接。北京支持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推动国际先进技术在国内落地转化,实现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成都依托四川省“科创通”平台,整合技术需求、资本供给、政策支持等,构建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综合服务体系。这些都为资本持续支持创新提供了示范。此外,成渝、长株潭、杭甬温、苏南等地区都提出要推动要素配置的跨区域协同衔接,打破行政区域对要素流动的限制。

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的需求仍存在不匹配,体现在传统金融产品短周期特征与新质生产力长周期需求不匹配、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结构与权益类资本需求不匹配等。科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需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扩容,创投基金也需完善退出机制,才能形成资本循环。为此,各地均提出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创新,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同增效,创新区域资本供给方式,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部分地区提出创新贷款新模式、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健康发展等。部分地区将在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等方面将开展稳慎探索。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资本作为要素协同的核心纽带,通过与传统要素协同激活存量资源、与新型要素融合开拓发展空间、多方协作完善支持体系,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十大试点地区将在这些方面展开探索,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资本将更高效地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发挥应有之用。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肖天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