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爱喝茶
有的人甚至爱到了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
喝茶既解暑又解腻
很多人饭后都会来几杯
那你知道
每天喝茶对身体会有哪些好处吗?
一起来看
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喝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喝茶则有利于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同时,喝茶对健康的这种好处并无种族差异。
一项对中国48万成人随访11年的研究则显示,与过去一年从未喝过茶的参与者相比,日常饮茶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8%。
降低中风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喝2~3杯绿茶的人,中风风险降低14%,每天喝4杯或更多杯风险降低20%。
喝绿茶之所以能降低中风风险,主要是因为绿茶中的儿茶素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增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机制保护血管。
降低高血压风险
一项对中国7.6万名成人的研究显示,喝茶可降低高血压风险,其中喝绿茶可使高血压风险降低6%。即使不是每天都喝,每次喝的量也不多,只要坚持喝,长期也能起到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效果。
其机制可能包括两方面:绿茶富含的儿茶素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而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起到降血压的效果。儿茶素还能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产生,这种酶被抑制后可以使血管舒张,血容量减少,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喝红茶则能使高血压风险降低26%,主要是因为喝红茶能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降低。
一方面,红茶富含的茶红素、茶黄素,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自由基损伤,让血管光滑有弹性,从而起到舒张血压的作用;另一方面,钙通道阻滞剂是用来降血压的药物,而红茶富含的各种成分能发挥类似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肝脏代谢更好
202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临床营养》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茶叶中茶多酚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EGCG,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可以抑制脂质的积累、抑制炎症、调节脂质代谢,防止肝损伤,并改善脂肪肝。
或许更加长寿
2022年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针对40~69岁之间的50万饮茶者随访大约11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喝≥2杯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不喝茶的人低9%~13%。
茶叶对身体的好处
怎么可以发挥到最大
天天喝茶的你,没想到喝茶竟然有这么多健康益处吧!那么,茶叶应该如何存放、茶水怎么冲泡,才能把喝茶对身体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密封、避光、低温储存
茶叶容易吸潮也容易串味,让茶喝起来“鲜爽”的茶氨酸容易损失。抗氧化的茶多酚也容易氧化损失,而且温度高时损失更严重。所以茶叶要密封、避光、低温储存,短时间不喝的茶还可以抽真空后冷冻起来。
冲泡温度要适宜
一般建议绿茶用80℃左右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这样可以平衡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等成分的溶出,冲出的茶更好喝。
茶放凉再喝
高温会损伤食道,增加食管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饮用温度超过65℃的热饮料可能会致癌,所以用沸水冲的茶,建议放到不烫嘴再喝。
多喝淡茶、少喝浓茶
浓茶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容易引起恶心、胃灼热、心悸等问题,下午或晚上喝也会影响睡眠,所以要少喝浓茶。另外,浓茶富含的鞣酸还会影响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者最好不喝。
健康喝茶要注意这3点
每天2-3杯最好
通过上面研究也发现,每天2-3杯就可以起到一定降低死亡风险、防癌抗癌、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对于很少喝茶的人可以尝试不同的茶叶,选出自己喜欢的;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也不要喝茶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不要空腹时喝茶
建议大家最好别空腹时喝茶,尤其是胃不好的人,有慢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不要喝隔夜的茶
隔夜茶或冲泡完放置很久的茶不建议饮用。尤其是在茶壶内、保温杯内,隔了一夜或闷了半天的茶,最好别再喝。这样的茶汤和叶底容易滋生细菌。
看完这篇文章,爱喝茶的你是不是更爱喝茶了,不爱喝茶的你有没有想尝试一下?
聚焦——健康谣言粉碎机
1.空腹运动有损健康,是真的吗?
答案是错误的!
许多人认为空腹运动不利于健康,因为会让血糖过低,还可能影响肌肉和心脏功能。其实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科学研究认为,健康人群在饭前1~2小时的空腹状态下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其减重效果优于饭后运动。这里的空腹,既包括8~12小时未进食的晨起时,又包括饭后的4~5小时。
但是空腹运动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科学安排才能既安全又有效。不适合空腹运动的人群包括: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或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冠心病人群;晨起头晕、感到疲惫或熬夜的人。
2.做梦代表没休息好,是真的吗?
答案是错误的!
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几乎每个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通常会做4~6个梦。有的人醒来时正好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这是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因此更容易记住自己的梦境。研究表明,做梦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调节心理状况,稳定情绪,促进身体恢复,还有助于脑功能的修复与完善,提升记忆力。
如果只是偶尔多梦,但白天精神状态良好,通常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然而,如果睡眠中出现多梦、噩梦、频繁觉醒,还伴有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综合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时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重庆广电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6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