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广东职教援疆,给当地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面对这一问题,新疆各族群众的回答很具体:校园里,焕然一新的实训基地拔地而起;南疆首个无人机专业在此创办;学生首次跻身全国技能大赛;职教高考升学率创下历史新高……多年来,广东职业教育援疆工作,不仅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办学条件与产业适配能力,更为新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技能人才队伍。
从“输血”到“造血”
今年夏天,在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南疆首批无人机专业的毕业生还未走出校园,即受到当地用人单位的争先预定,这要归功于广东职教团在两年前的远见和布局。
2023年,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教务科科长张建辉跨越万里,来到祖国西陲,担任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临行前,他反复思量:“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真正走进这座学校,现实却远比想象中艰难——机构设置薄弱,专业师资极度匮乏;生源质量参差,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但张建辉没有退缩,在他看来,越是艰难,越显援疆价值。
张建辉深入调研后,以专业整合为突破口,将原有10个专业科学重组为4大系部,构建起契合区域发展的专业集群。他尤其注重打造特色专业:南疆首个无人机专业就是在他手里诞生的。
“南疆地域辽阔,棉花、番茄基地多,以往灌溉和喷洒农药均由人工完成,效率低,如今无人机发展迅速,在当地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专业。”背靠广州援疆资金,张建辉先后申请了近400万元的资金支持,建成了当地领先的无人机实训基地。如今,无人机专业不仅服务农林植保,更延伸至公安巡查、消防应急救援、文旅航拍等多领域,毕业生被用人单位争先预订,成为真正的“天空工匠”。
新疆小伙艾力西尔·吐尔洪感慨:“无人机带我飞到了未曾到达的天空,我也一定会用好这项技能,回报父母、学校和社会!”
更令人振奋的是,广东职教推动“以赛促教、促学、促研”,激活了一池春水。两年来,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在地区级以上大赛中获奖超95项,2023年更首度跻身全国技能大赛,实现历史性突破。高职高考录取率也从50%攀升至73%以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凭借技能改变命运。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广东职教援疆从“输血”到“造血”的升华。通过“青蓝工程”,张建辉带领支教团援疆老师们与130多名本地教师结下师徒情谊,培育81名教学新秀。他们如今已站在地区教学竞赛的领奖台上,把知识的火种播撒在戈壁绿洲。
“广东老师做我后盾”
如今,广东职教援疆的种子已在南疆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一批批毕业生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工匠”,一批批本地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更为深刻的,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革新和粤新两地情感的深深交融。
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艾莱提·如孜说:“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更留下了一套可持续实践的方法论:师徒制、实训标准、竞赛体系……这才是真正的‘造血’。”
“老师教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如何经营梦想。以前从没想过能开自己的店,但现在我有技术、有团队,还有广东老师做我的坚强后盾。”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热合曼江·吐尔逊说。
记者获悉,随着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南疆越来越多的学生跨县择校,慕名而来。
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援疆,不仅是硬件提升,更是心灵与智慧的对话。我们要留下的,是赋能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特派新疆记者黄嘉欣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