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教你早期识别心理危机
中宏网| 2025-10-11 11:15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24.6%,学业压力、社交困难、家庭教养方式等多重因素正冲击着年轻一代的心理防线。如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近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早期识别是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治的关键——家长和老师需做“敏锐的观察者”和“积极的沟通者”,从情绪、行为等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异常信号,及时干预才能帮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张璐璐指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情绪信号,往往不是“短暂不开心”,而是与现实处境不符、持续存在的状态,比如不再是一时的情绪差,而是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情绪低落、空虚,甚至忍不住想哭。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抑郁未必是“悲伤”,更多表现为易怒、不耐烦,常为小事大发雷霆,家长易误判为“叛逆”。过度焦虑通常伴随躯体反应,比如对学业、人际关系、未来的担忧远超正常范围,一想到考试就心悸、手抖、呼吸急促,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当孩子对以往热爱的篮球、绘画、追星等活动突然失去兴趣,感受不到愉悦感;对家人的关心、朋友的陪伴也变得淡漠,仿佛“心里罩了一层壳”,这很可能就是抑郁的前兆。

“行为是内在心理的外在投射,通过‘纵向比较’,就是和孩子过去的表现对比,最容易发现异常。”张璐璐举例,若孩子以前开朗爱社交,突然变得孤僻,就需高度关注。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学业能力“断崖式”下降,成绩从班级中游突然掉到末尾;写作业时坐立难安,无法集中注意力;频繁迟到、逃学,对老师的批评反应过度,甚至抵触去学校。在社交上,逐渐疏远朋友、家人,拒绝参加聚会、社团等所有社交活动;要么关闭社交媒体账号“消失”,要么反之,昼夜颠倒沉迷网游、短视频,以此逃避现实。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同龄孩子比)、‘纵向比较’(和孩子过去比),动态观察孩子的变化。”张璐璐强调,若上述异常信号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且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或家庭生活,就提示其可能正受心理问题困扰,需及时干预。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不说“你就是矫情”“别想太多”,而是说“我看到你最近很难受,能和我说说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同时,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可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精神心理科或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也可联系学校心理老师,借助学校心理支持资源。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责任编辑:杨晶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