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早期“缺爱”损害“共情”能力
中宏网| 2025-10-11 11:01

文汇报讯(记者唐闻佳 通讯员姜蓉)童年时期遭遇的逆境,如虐待、忽视,不仅会造成即时伤害,更会影响个体成年后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其中,共情能力的缺陷尤为显著,但其背后的大脑机制一直不明确。近日,《科学·进展》发表上海医学团队与浙江团队合作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阐明生命早期的母婴分离应激如何导致成年后对同伴疼痛“感同身受”的能力下降。简言之,生命早期“缺爱”损害日后的“共情”能力。

这一研究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江帆教授、浙江省瓯江实验室刘明刚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徐天乐教授团队合作完成。

研究团队发现,经历过“母婴分离”应激的小鼠(即在幼年期每天与母亲长时间分离,持续一周)在成年后面对同伴的痛苦时,“感同身受”的反应明显减弱。通过先进的神经科学方法,研究者们精准定位了导致这一缺陷的大脑枢纽:丘脑室旁核的谷氨酸能神经元。

进一步实验证实,这条从“丘脑室旁核”投射到“前边缘皮层”的神经环路,是操控共情行为的关键开关。人为抑制这条环路,健康小鼠也会变得“冷漠”;反过来,用技术手段激活这条环路,则能成功“治愈”母婴分离小鼠的共情缺陷,让它们重新对同伴的疼痛产生反应。

与此同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简单而温柔的生理性干预方法——模拟母鼠舔舐的“社会性触摸”。在母婴分离期间,研究人员每天用软毛刷轻柔抚摸幼鼠,这种愉悦的触觉刺激成功地预防了它们成年后的共情缺陷。

该项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丘脑室旁核-前边缘皮层”神经环路在童年应激导致共情缺陷中的核心作用,还为理解早期关爱如何塑造健康大脑提供了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杨晶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