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黑龙江畔,最后一缕夜雾尚未散尽,随着一抹绿色信号灯亮起,由一台线路捣固车、一台道岔捣固车组成的车队,如一条蓄势待发的金龙,缓缓驶出四马架站,向着佳同铁路扩能改造福利屯站施工现场进发。
在宝贵的210分钟“天窗点”内,时间就是命令,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机养机组肩负着完成重点Ⅲ级内新铺道岔和线路的机养施工任务。
捣固车32只合金捣镐如老中医手中的银针,稳定而又精准地刺入道床,细致调理着轨道的“经脉”。封闭的操作室内,操作司机彭磊正全神贯注地监测着设备仪表的数字变化,他的双手在各个按键和开关之间熟练地切换操作,每一次按压都精确无误。
操作室外,车长王小龙的背影在晨光与作业灯的交织下穿梭,他仔细地对全车进行巡视,目光如炬,不放过外部各作业系统的任何一丝异常。机后质检米永福手持水平道尺,对作业后的线路进行细致检测,他弯腰、测量、记录,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严谨……繁忙的施工现场中,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每一次安全、高效的“天窗点”施工背后,离不开机组人员对设备细致的维护。
为了保证佳同铁路扩能改造施工中每一个“天窗点”的顺利完成,分公司投入18名高素质员工组建机养施工团队并根据佳同铁路扩能改造施工特点,对设备轴温检测系统、GYK运监系统进行了针对性升级改造。同时确定了一套以防松动、防脱落、防开裂;抓滴漏、抓润滑;重运行为基础的三防两抓一重的维保体系,其中包含出车前20项关键点检查、作业中18项动态监测、收工后25项专项保养等方面内容。
“设备的改造升级和维保体系建设,就像给机养车加上了多重保险,使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机组负责人罗川介绍。此时封锁施工刚刚结束,正午的阳光中,完成作业的车队安全返回车站,而首列列车已安全驶过刚刚养护完毕的区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谢冀 曹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