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六成企业基本实现全业务流程数字化
事件:在日前举行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超六成企业基本实现全业务流程数字化。其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普及率均超过60%,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由中等水平向中高级阶段迈进。
点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市场和供应链压力增加,生产成本抬高。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制造业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数字化改造成为必然选择。
今年,工信部印发《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截至6月底,全国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已达65.0,其中江苏两化融合水平已突破70.0。在业内人士看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平台、企业、政府协同发展,汇聚多项资源要素,共同培育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和精准化数字服务,全面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
随着制造业发展,数字化已变成行业“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结合,将是制造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绿色化的重要路径。
9月物流业景气指数升至近半年新高
事件:10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升至近六个月新高。从分项指数看,物流业务总需求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在扩张区间内加速扩张。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多式联运领域和邮政快递业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均超过0.5个百分点。
点评:物流是经济运行的“大动脉”,物流业景气指数加速攀升,表明上个月消费和产业需求共同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居民端,夏季高温结束后开学季和旅游季联动,民生消费物流较快回升,网络购物和居民消费旺季更旺,冷链鲜食、旅游户外、美妆服装等网购品类保持较高热度;在产业端,多行业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物流需求增长平稳,服务价格总体稳中有升,企业经营内生动力较好。
9月,物流行业多项经营指标持续改善,这也是物流企业经营向好的标志。相关活力释放,不仅为物流行业自身发展注入动能,还能通过产业链传导,推动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从后期来看,随着政府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政策的实施,中国物流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三大运营商可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事件:按照《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部署,工信部近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在此之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家基础电信企业已获得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
点评:卫星通信业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站、用户终端之间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通信服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等优点。通过卫星通信,海洋、荒漠等将不再是信号盲区,应急救援、野外勘察等场景也将获得通信保障。
随着技术迭代,卫星通信的门槛和成本不断降低。三大运营商获准经营卫星通信移动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其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满足部分消费者特定需求;另一方面,在手机市场,卫星通信功能也将成为各大厂商新的差异化竞争抓手。
从全局来看,卫星通信向大众市场拓展,可以与传统地面通信形成互补融合的新格局,进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领跑全球,构建科技竞争新优势。
(本报记者 罗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