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润钊 本报通讯员 邱晓丽
在塞尔维亚博尔铜矿的晨曦中,紫金矿业工程师邹刚打开手机,屏幕上是女儿昨晚在“爱心家教”辅导下完成的试卷照片。邹刚和驻派在当地的200多名紫金矿业外派职工同心协力,推动这座百年老矿扭亏为盈,成为塞尔维亚规模最大和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此刻,距离邹刚上一次拥抱家人已过去400多天。在紫金矿业遍布全球17个国家的项目基地里,3861名外派职工正经历着相似的思念。当企业全球化版图扩展至五大洲,一条由工会编织的“暖心服务链”正跨越山海,将企业与职工紧紧相连。
让“家”的温暖跨越山海
面对外派职工身心健康保障不足、家庭关怀缺位、服务供给单一的三大痛点,紫金矿业工会构建了温暖工程服务体系。
邹刚至今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时,刚果(金)卡莫阿铜矿面临技术骨干断档危机,紫金矿业工会紧急协同启动“破冰计划”——投入1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开辟跨国包机,在万里高空架起回家路。
这场持续两年的“逆行”共完成6批次出境包机与2架次塞尔维亚回国航班,输送422名关键技术人才,接回311名滞留职工。
疫情期间,该公司工会还推动企业4次出资发放慰问外派海外职工专项资金,对无法回国职工按照在境外工作一年以上、半年以上分类进行慰问,慰问外派职工750名。
在中塔泽拉夫尚项目现场,一名因家庭变故情绪崩溃的钻探工程师在心灵驿站里与心理咨询师实现“隔空对话”,找到释放压力的心灵绿洲……这一切得益于该公司工会推行的国际SOS医疗计划,这项计划覆盖近4000名外派职工,包含医疗包机、医院急救手术对接、专家会诊等24小时紧急医疗救助服务。为减轻海外职工远离亲人产生的情绪焦虑,同步落地的还有国内每年2~4次、海外派遣每年3次的往返路费报销制度。
“开通总部食堂就餐卡和健身房健身卡,方便家属生活与休闲”“推动设立服务热线,为外派职工家庭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上门维修水电设施”……这些都是目前该公司亲情服务网络中最受职工欢迎的服务项目。近年来,该公司工会通过摸排职工需求,及时调整工会服务内容,动态回应职工需求。例如,针对外派困难职工子女学业无人辅导问题,工会推动促成120多对爱心家教帮扶小组。
构建适配全球化发展的工作体系
新疆紫金锌业公司职工郑星至今记得自己在首届“紫金杯”中亚及西北片区职工技能竞赛站上冠军领奖台的情景。他和来自奥同克及西北片区的7支代表队共67名“紫金工匠”同台竞技,从后台走到前台的“聚光灯”下。
在《福布斯》2025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榜单中,紫金矿业位居全球上榜黄金企业第1位,全球金属矿企第4位。“工会服务的深度支撑企业全球战略的高度。我们将用心书写这封跨越全球的‘家书’。”紫金矿业工会主席刘文洪指着世界地图上的17面红旗介绍说,为适配公司全球发展格局,公司工会正在构建高度适配全球化发展的海外工会工作体系,将重点强化海外项目工会组织建设,将职工之家、心灵驿站等成功模式因地制宜推广至塔吉克斯坦等7个海外试点项目。同时,将努力锻造国际化产业工人队伍,通过组织国际化、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及技术改革创新评选等活动,激发外派职工在复杂环境下的创新潜能;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外派职工提供远程技术培训、跨文化沟通等全方位的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