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洪剑儒
17时55分,伴随着闭馆音乐的响起,热闹一天的广交会展馆逐渐回归平静,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客商依依不舍地走出展馆。然而,江西吉事达厨房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依旧进行着热烈的洽谈,正当业务员与两名阿富汗采购商敲定订单细节时,采购商内内·彭达的到来,为该展位再添了几分忙碌。
“我的生意主要集中在毛里塔尼亚等非洲国家。”内内告诉记者,她在等候同伴时,一眼便看到吉事达展位上产品的各类标准认证,这让她顿时萌生了与吉事达接触乃至合作的念头。“近年来,非洲市场对餐厨用品的标准正在不断提高,而中国企业能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优质商品。”内内欣喜地说。
“非洲市场是我们正在拓展的市场之一。”吉事达总经理邱参贵对记者介绍,过去,公司95%左右的产品均销往美国市场。近年来,在广交会的助力下,公司新结识了许多来自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采购商。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多元化布局,如今吉事达产品已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遍地开花。
除了布局非洲市场,邱参贵还敏锐捕捉到中亚市场的商机。“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持续走深走实的背景下,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开了一家实体店。目前第一批货已销售完毕,我们正在准备发新一批货。”
在吉事达驰骋新丝路的背后,是公司研发团队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据邱参贵介绍,为更好服务共建国家市场的客户需求,公司会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在中亚地区,家庭的规模往往比较庞大,因此锅具的尺寸也需要调整得更大。“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让我们赢得了更多新客户的信赖,也由此开拓了更广阔的共建国家新市场。”邱参贵说。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吉事达又收获了不少来自共建国家的新客户,这让邱参贵更加坚定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参加近几届广交会的经历,我们深刻感受到共建国家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优质的产品,更好服务共建国家的消费者。”
邱参贵的感受亦是众多参展企业的普遍体会。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众多中国外贸企业也在广交会上迎来更多机遇。第138届广交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采购商数量增长明显,为贸易合作注入了澎湃活力。
碳纤维工艺、反光伞面、双面提花伞面、新款手电筒雨伞、靠墙不倒伞柄、渐变伞柄……在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款款别具匠心的雨伞收获了多位境外采购商的“芳心”,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我们充分发挥晋江东石40多年沉淀下来的制伞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目前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优安纳伞业总经理王翔鹏告诉记者,近年来,优安纳在东欧与东南亚的订单量呈现明显增势。在此基础上,公司将新目标锁定在与东欧风俗文化较为相近的中亚市场。此外,公司在东非国家的业务也正从起步阶段迈向稳定增长。
在本届广交会上,王翔鹏结识了不少来自共建国家的新客户。作为晋江制伞业领头羊企业的掌舵人,王翔鹏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探索与共建国家在伞业领域的合作机遇,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