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旭泽 袁滨 焦保荣 陈伟
“以前这活儿得‘登高’,要干60多分钟;现在,10分钟站着就能搞定。”10月30日,在牛斜104井场,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SL218队队长张光宇和队员们正在架设高处的线路。他没有系安全带,也没有爬梯子,站在地面轻松地转动“免登高作业安全一体化安装架”的摇把。电源线、视频线、信号线等十几条线路,沿着两条标准间距的轨道整齐升起,稳稳地悬挂在仪器房线缆仓上空。
石油录井施工时,需要架设多种线路,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前的架线现场,是一场力量与胆量的挑战。
“回忆起来都手心冒汗。”张光宇说,“在录井设备线路安装时,15公斤重的声光报警器和十几条线路,需要3名队员系好安全带,像蜘蛛侠一样攀爬到近3米高的仪器房顶,用力拖拽才能架设在房顶,架好多条线路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大风吹得直晃,心都跟着颤。”赶上雨雪天,更是如履薄冰。
“能不能让兄弟们脚踩大地,就把高空的活儿干了?”经纬公司综合录井工首席技师明晓峰看在眼里,决定率队创新研发。
然而,仪器房是防爆“堡垒”,严禁打孔焊接。创新的灵感,最终落在了仪器房侧边那几个吊孔上。他们提出挂靠式设计思路,在吊孔上设计一个能轻松坐入和取出的支撑架。
接下来,明晓峰和团队运用固定管和伸缩管的嵌套原理,造出了一个能自由升降的“钢铁骨架”。历经20余次现场试验、改良,最终实现“免登高作业安全一体化安装架”定型。
2023年9月,在丰页1-17井现场,明晓峰指导SL218录井队队长刘延鹏和队员在地面操作,轻松完成了声光报警器的架设与调试。
“终于不用再当‘蜘蛛侠’了。”刘延鹏和队员们欣慰地笑了,“一个人,10分钟,线路就上了高空,安全、快捷,还省力!”在河口项目部,该套装置已成为录井施工的“标配”。
该发明装置集成“油气勘探壁挂式架线装置”“石油天然气勘探自升式线路架空装置”等9项已授权专利。从2023年10月至今,已在各工区260余口井上,摇出了安全与效率,还引来中原测控等兄弟单位纷纷“取经”。如今,70多支录井队伍同步实现了“架线免登高,施工零隐患”。
链接: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弹簧“站不稳”?车间“变魔术”!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让“看不见的盲区”变成“看得见的安全线”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给海底数据中心搭“骨架”,对称焊法藏巧思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28支“尖刀连”队伍各有绝活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当新材料遇上新技术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矿山神器”改变井下管道铺设方式
生产“痛点”里“长出”新技术|解决油液污染不再“老大难” 班组检测装备生出“透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