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铁六局广州公司研发的隧道“零开挖”进洞施工工法,在宜来高速公路长乐坪隧道施工中成功应用。这一成果实现了隧道进洞环节从“大开大挖”到“微创手术”的创新性转变,获评2025年度湖北省省级工法,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树立了绿色、经济、安全的新标杆。
传统隧道进洞施工时,通常需要对山体边坡进行大面积刷坡开挖,形成巨大的“洞口仰坡”,这就如同给大山“剃头”。如此操作不仅工程量巨大,还会严重破坏原生植被和山体稳定性。据技术负责人梁肖杰介绍,“零开挖”进洞工法秉持“最小化干扰”理念,其核心在于“保护”而非“破坏”。该工法不再开挖洞门以上的土体,仅沿隧道轮廓线两侧进行精准放坡,并在明暗洞交界处,创新性地采用中22砂浆锚杆与喷射混凝土组合,形成一道坚固的“帽檐”式支护结构。这道“帽檐”就像为隧道洞口戴上了安全的“帽子和披肩”,能有效承载上方山体的压力,消除滑坡和落石风险。
在宜来高速公路长乐坪隧道的实际应用中,这项工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洞口周边的原生植被,施工区域的“疤痕”面积减少了约70%,让隧道入口与周边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零开挖”工法通过“帽檐”支护提前加固,保持了山体的原始力学平衡,从源头上消除了边仰坡失稳的风险,为施工人员和未来隧道运营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少挖方”直接意味着“少出土、少运输、少回填”。项目测算显示,该工法大幅减少了机械台班和人力投入,节约了混凝土等建材消耗,有效降低了直接工程成本。同时,简化的工序缩短了洞口工程的施工周期,为宜来高速公路整体按期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专家评价指出,该工法的推广,对于在生态敏感区、国家级公园以及地质复杂山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标志着我国隧道建造正从过去的“力大砖飞”迈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精雕细琢”新阶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