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王旭光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临着转型阵痛、结构性调整的复杂局面。作为连接汽车生产与销售、畅通市场循环的关键枢纽,汽车流通行业究竟该如何实现向新而生?
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表示,2025年,我国经济顶住重重压力、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汽车市场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和“内卷式”竞争综合治理的有力支撑下,回升基础不断夯实,乘用车零售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屡创新高。“稳定和优化高效畅通的汽车流通体系,是适应汽车市场结构、产品和需求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价值链,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应有之义。”
然而,肖政三也坦言,伴随市场强劲复苏的,是行业所经历的剧烈阵痛。广大汽车经销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考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月,汽车类零售额为3.6万亿元,同比仅微增0.6%,这一增速显著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水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同期,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二手车交易量达1473万辆,同比增长3.63%。市场“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总体特征愈发凸显,供需结构失衡导致行业陷入价格倒挂和普遍亏损的艰难境地。
面对下行压力和市场乱象,国家在前期出台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基础上,一手积极出台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以旧换新等多项有力措施;一手重拳出击开展“内卷式”竞争综合治理,为汽车市场回归理性和汽车消费提质扩容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性保障。
“面对复杂环境和困难局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和行业自律的关键作用,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无论是新车经销商还是二手车商,均要做好经营转型和服务创新工作,才能够化危为机,向新而生,于变局中开新局。”肖政三提到,下一步,协会将携手行业企业共同关注并做好三方面工作。
其一,重塑渠道价值,持续引领汽车流通行业变革。经销商要紧密结合市场实际、关注技术创新,借助AI技术、流通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构建特色鲜明、便捷高效的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打造汽车流通行业的服务品牌。
其二,重构和谐厂商关系,增强汽车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韧性。通过维护经销商合理适当的投资和服务收益,助力渠道发挥更大价值;通过构建能够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新型厂商命运共同体关系,促进产业保持稳健运行。让和谐共赢的厂商关系成为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三,推动二手车和汽车金融成为汽车市场繁荣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增长引擎。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二手车市场增速高于新车增速,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和转籍跨区域流通持续活跃,显示出二手车发展逻辑正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关键力量和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重要循环。但从市场层面看,要进一步推动解决二手车流通的堵点卡点,加大培育壮大企业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经营主体,加快经销商集团二手车增量业务的布局,通过诚信交易以及服务质量和售后能力的大幅提升,抓住二手车出口和以旧换新政策等新机遇,真正激发消费者选择二手车的热情,让二手车成为汽车市场的第二增长曲线。同时,汽车金融作为流通供应链保持畅通运转的“血液”功能越发重要。希望广大金融机构同时抓好促发展和防风险,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主动提供资金接续服务,提高汽车经销商的金融获得率。
谈及二手车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认为,当前,二手车行业面临三大挑战:二手车增速开始下降;平均交易价格出现失调;行业进入变革期和优化期。“好在这两年经过政府的大力推动,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发力,让新车价格持续稳定,二手车经销商的利润也出现了提升。”
罗磊表示,从业者要直面挑战,寻找出路,树立信心。中国汽车保有量仍在持续增长,为二手车市场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优质车源,从业者要坚定信心,从汽车的“搬运工”到价值服务提供商,从粗放经营转向差异化、精细化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年会备受关注的环节——现场调研中,与会人士也做出自己的预判:在“2026年新车市场与2025年相比会呈现什么变化”的问题中,32.3%的人选择增长,41.4%选择持平,26.6%选择负增长;在“2026年二手车市场与2025年相比会呈现什么变化”的问题中,38.1%的人选择增长10%以上,49.4%选择增长10%以下,12.5%选择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