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齐静
大众日报济南11月26日讯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8.9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五年来,共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8.1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978.65亿元……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进高质量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这是记者从会上获得的一组数据。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涛说,“十四五”以来,全省人社系统把稳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08.9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新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培育建设300多个劳务品牌,全省农民工规模稳定在2300万人左右。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59.49万人,规模全国第一。
在政策体系建设和技能培训方面,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围绕就业重点群体,不断完善就业补贴、稳岗返还、技能提升、创业扶持、扩岗补助等惠民惠企举措,构建起具有山东特色的就业政策框架。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技兴齐鲁 乐业山东”等专项培训行动,组织新职业新业态和急需紧缺职业培训18.6万人次。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72.9万人次。在创业支持方面,深入实施“创业齐鲁”行动,创新打造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推进个人创业“一件事”集成服务,试点建设20家省级创业街区。五年来,共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8.1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978.65亿元。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017.8万人、1681.3万人、210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1%,均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全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比例由“十三五”末的39.89%提升至45.16%。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延迟退休、个人养老金等重大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针对新就业形态人员最迫切的职业伤害保障需求,山东省创新制度设计,今年7月1日,正式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采取按订单缴费的模式,实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截至10月底,已将滴滴出行、美团、饿了么、货拉拉等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3个行业的11家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参加职业伤害保障人数已达144.7万人。山东省还明确,自2024年7月1日起,不超过70周岁的超龄人员、不低于16周岁的职业院校实习学生、非员工制的家政服务人员等4类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自愿参加工伤保险。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十四五”时期,山东省统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企业发展,着力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山东省不断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十四五”期间,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5%。2025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00元、2210元、2020元三档。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加强劳动关系源头治理,开发上线全省电子劳动合同平台,推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十二条措施,强化劳务派遣监管,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未发生时。